瞄准“一带一路”南商加速布局海外掘金
发布日期:2017-12-26 浏览次数:
艾乐博创始人农百乐和印度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流。
一直以来,南商都注重“走出去”。上世纪初,南海人就让自己生产的纺织品、陶瓷等产品漂洋过海,走进国外的千家万户。如今,“一带一路”又给“外向”的南商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。增强研发能力进行全球专利布局、提升产品标准强化信用风险意识、给予经销商区域独家代理权……南海企业抢抓机遇各出奇招,加快步伐“走出去”,收获的不仅是销售收入、市场份额,更有眼界的提升和信心的提增。
近日,本报记者采访了南海的几家企业,分享他们掘金“一带一路”的故事。
艾乐博机器人 紧盯智能制造进行全球专利布局
12月19日,佛山市艾乐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艾乐博”)创始人农百乐坐在印度西部城市浦那的一家餐厅里,与印度子公司的合作伙伴们商谈未来发展大计。
说起子公司的成立,得将时间拉回2015年8月。农百乐回忆,当时公司准备开拓海外市场,于是他和另外一位同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带上几本宣传资料、一部电脑以及一台投影仪,赴印度孟买参加一年一度的自动化智能装备展会。印度市场的火热超乎农百乐的预料,参展期间,在9平方米的摊位里,几个印度采购商用了十几分钟就与农百乐敲定了一单生意。
在参展之后,农百乐一直与有合作的印度客商保持联系,在互相加深了解的基础上,于去年决定深度合作——合伙在印度成立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,主营锅具自动化生产线。而且双方的分工很明确,艾乐博负责技术、方案定制设计和设备生产,印度合作伙伴负责市场开拓、现场安装调试与售后服务。
为什么选择“技术输出”?农百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立方米的锅具制造原料需要30立方米的运输空间,运输成本比较高。“而且你说是外地运来的锅会比较受欢迎,还是自己国家生产的锅会比较受欢迎?”农百乐说,“肯定是自己国家生产的锅会比较受欢迎,因为大家更熟悉本地品牌,而且购买便利,价格便宜。”
事实上,在设立印度子公司之前,农百乐曾考察了当地30多家企业,发现很多企业的制造能力还停留在珠三角上世纪末的水平,基本是靠手工,因而他坚信在未来,印度对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机械的需求将增大。
而说起这个分工,艾乐博的底气在于公司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。走进位于瀚天科技城的艾乐博机器人公司,在会议室里可以看到六套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机械手,其中两套比较引人注目:一套是艾乐博最初研发出来的,另外一套则是最近刚从生产线上换下来的。两者相对比,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便携性,后者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艾乐博工作人员介绍,两套机械手的研发生产时间仅仅间隔了五年,但是却经过了34次的升级换代。
、
这个提升的背后,是艾乐博对研发的注重,仅是今年以来,艾乐博就投入了6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,占了公司年销售额的10%到20%。目前艾乐博已拥有70多个专利,农百乐透露,未来公司将往南美洲、非洲开拓市场,同时也会进行全球专利布局。
“国际贸易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,而且在中国市场高度集群化的情况下,国际市场是值得去争取的。”农百乐建议,南海企业要“走出去”,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,还有产品质量要过关,不然会增加企业的“隐形成本”。